达威一派,工厂龙门阵 (第 2期 ,2012年3月)
春节过后,媒体又开始炒“用工荒”的老话题。说来说去还是前几年那一套:一是替老板抱不平,说成本上升生意难做,跟政府要优惠。二是说工人变了,吃不了苦。这套说辞到底有几分真货?
用工荒之前的九十年代,有过长期严重失业的现象。当时内地国企大搞私有化,很多破产关门,逼得不少人自杀了。同时每年有大量农村劳力涌到沿海工业区找出路,但是珠三角一类的地方,还容纳不了那么多打工者。就算进厂了,也要受死罪:低薪、拼命加班、欠薪、工伤、人格侮辱…… 反正不好过。那是个老板高高在上,对工人挑肥拣瘦的时代。
最近十年,中国经历了一场超级经济繁荣。沿海变成世界工厂,仅深圳就接收了五六百万以上的产业工人,内地也开了无数新厂。不能不提的是,如今农村人也不那么玩命生孩子了。劳动力减少加上工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,找工作,尤其是挣钱少、保障少的职位(不到两千块),容易了不老少,也冒出来“用工荒”的调调了。可是仔细一看,“用工荒”中,有很多让人泄气的实际问题。二十来岁的打工妹确实抢手,跳槽也不算个事。打工妹她男朋友就没那么粗的底气,今年春节后,不少男工晚出来了几天,就算是熟手,也很难进深圳的大厂,只好先待在各种小破厂里。打工妹她妈就别提了,那些垃圾黑厂是她们的主要去处。总之,除了多出来一大批勉强糊口的饭碗,“用工荒”绝对不等于工资提高了,工作条件改善了,大多数工人可以挑肥拣瘦了。
那么老板和他们操纵的媒体,天天哇哇叫“用工荒”,目的何在呢?老板这个东西,善于从一切事物中找到榨钱、榨更多钱的门路。“用工荒”的炒作,已经成了大小老板压迫工人的挡箭牌。也就是说,很多工厂本来并不缺工,但招聘广告还是天天挂着,甚至使劲招人进厂。通过炒作用工荒,吸引更多工人,从而更好地进行挑选。
说白了,“用工荒”冲击的是那些工资待遇实在不怎么样的厂,而那些看来不错的厂都挤爆了人,但实际上,也只是看来不错。以 2010 年员工连续跳楼而驰名宇宙的某特大电子厂为例,今年春节前后,它宣布“主动加底薪”到 1800 元,哄嚷了一阵子。实情如何呢?扣掉 300 元的食宿费(两年前是免费的),工人拿到手里的底薪跟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持平。此外,该跳楼厂一只手“严格控制加班”,美其名曰让员工休息好,另一手加强劳动强度,让工人少挣钱多出力。此外,该厂借着人多部门杂,在加薪问题上大肆推行双重标准,很多底薪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职位,工资并没有增加。网上有工人报料:他们师级员工有的加了 7 块,有的加了
10 块,但也有没加的。结果,每月扣掉社保食宿,只拿个两千块的员工大有人在。但是老板的目的圆满达成:春节后的招工很顺,不少新老员工的底薪虽有增加,但一番加减后,工资总额基本没变;在“出血割肉”的作秀声中,该厂的内迁、谋取各地优惠也紧锣密鼓操办中。
总之,老板从“用工荒”的舆论导向中捞到不少实惠:小老板往往借机压低工资,表面开出一个挺高的“综合工资”价码,实际等于把不合劳动法的加班费标准强加给工人。你不接受?老板来一句“现在开厂根本不挣钱,要不是为了给你们保就业……”。稍大一点的老板,更多琢磨内迁、兼并、官商勾结减免税收等等把戏。
“用工荒”对工人有啥意义?工资大幅度增加、工作条件改善自然是奢望。但“用工荒”意味着中国工人就业机会相对充足。当工人对自己的权利、出路稀里糊涂的时候,太需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就业环境,让工人试探着抗争了一把之后,不至于立刻吃不上饭。从这个角度说,持续的工业繁荣,让珠三角工人多多少少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,培养了自信,积累了好些阶级对抗的原始经验。
“用工荒”本身不会改善工人的工作、生活,但却使工人更敢于抗争,这是十年来各种罢工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。